首页

搜索 繁体

寒门之士[科举] 第80节(1 / 2)

然而经筵的规矩是定下了,日讲官却仍未敲定,陈栋过世后,许国也无需再轮值诰敕房,补了陈栋的缺晋升日讲官。

因为日讲官并未再添人,柳贺也不知晓自己有没有被踢。

眼下翰林们除了修《世宗实录》外,还要接着修《穆宗实录》,《穆宗实录》以张居正、吕调阳为正副总裁,柳贺的新上司陶大临承接着监督之职,陶大临为人十分清正,他和诸大绶同为绍兴老乡,同一科进士,一人为状元,一人为榜眼,又是儿女亲家,诸大绶过世后,陶大临的精神也大不如前。

柳贺殿试的那年,陶大临仍在绍兴丁父忧,不久前才重返翰林院,据沈鲤说,陶大临看似比之前清瘦了许多。

日讲官正式敲定之前,柳贺就在翰林院中翻翻典章,日子倒也过得轻松散漫。

万历帝登基后,张居正正式提出了自己的改革方案,即整饬吏治,富国强兵,眼下他虽未推出政令,但改革的心思已经毫不遮掩。

这一日下衙前,柳贺还在对比嘉靖朝与洪武朝时典章的变化,陶大临却将他叫了过去,说是首辅有请。

柳贺并非第一次来文渊阁,轮值诰敕房的日子里,这文渊阁他可谓十分熟悉,但新君即位后他还是第一次来。

虽时隔几月,柳贺却产生了恍如隔世之感。

第一次来时,高拱与殷士儋仍在争执不休,而至今日,这两人却已告别了朝堂,以张居正的性子,只要张居正在朝一日,这两人都不会有回归的可能。

首辅值房自是森严庄重,但事实上,文渊阁值房面积并不大,光线甚至不如六部衙门开阔,但处在其间的人赋予了值房庄重之感,在朝官员人人都向往此地,也人人期待有一日大权在握。

醉卧美人膝,醒掌天下权,这是许多人平生的宏愿。

“柳修撰在此稍待片刻。”

柳贺注意到,张居正的中书似乎重新换了一位。

他对内阁值房的中书一贯很不感冒,是觉得这些中书眼睛似是长到天上一般,从来不拿正眼看人。

张居正新换的中书似乎要比原来那个更客气一些。

首辅值房外也并非只柳贺一人在等待,柳贺一眼扫过去,就看到了工部、户部的左侍郎及大理寺的官员,他和九卿衙门的官员相交不多,不过人家是堂堂的正三品官,柳贺还在从六品的位置上一动不动。

柳贺当即见了礼。

不过此时毕竟是在首辅值房外等

候,几位侍郎也没心思关注所谓礼节,有一位侍郎刚从京外调入,见柳贺年纪轻轻便能面见首辅,不由多问了两句。

左右答道:“这是首辅的门生,咱们大明朝第二个连中三元者。”

那侍郎看向柳贺的神色顿时有些变化。

柳贺眼下官位虽然不高,又有传闻说他得罪了张居正,但不管如何,就算他在翰林院修史修到老死,日后史书上也必然有他的一笔。

能中状元之人,官场同僚都会高看一眼。

……

柳贺在值房外等候着,几位侍郎先入内汇报,柳贺是赶在下衙时间来的,他以为自己已经来得挺迟的了,然而在他之后,依旧有数位官员来到了文渊阁,柳贺在其中甚至看到了兵部尚书谭纶。

在整个大明朝,谭纶都是数得上的名将,他是嘉靖二十三年的进士,之后便在浙江、福建抗倭,又任蓟辽总督镇守京畿,眼下他回到京中任兵部尚书,却时时遭受言官弹劾。

等待的官员中,柳贺职位最低,所以待众位官员都一一入内汇报,一盏烛快烧完了,还未轮到柳贺。

柳贺不由在心中吐槽,张居正是让他站桩来了吗?还是那种连饭都不管的桩。

“柳修撰久候了。”

柳贺看了眼漏刻,已是戌时了。

他今日没有立刻回家,也没有派人和母亲娘子说一声,杨尧这段时日身子有些不适,柳贺还想早些回家陪她。

按他的时间,这个点已经是极迟的了,但看内阁中仍是一片静谧,值守的中书办起事来一片波澜不惊,吕调阳的值房中门虚掩着,有一丝光透出来,对方想必也未归家。

在对待工作的态度上,张居正的确胜过朝中许多官员。

“泽远。”

张居正待柳贺的态度与从前并无区别,但柳贺久未与他面对面,还是察觉到了自己这位座师的不同。

掌权之后,张居正的气势更加外放,仅是坐在那里,他便有一股不怒自威的省时,这和他任次辅时已经完全不同,当时的张居正还依仗着次辅之势,而如今他什么也不用做,便自然地令他畏惧。

柳贺不知他找自己是为何事,刚一坐下,便听他道:“按惯例,东宫讲官应当直接晋升日讲,但你年岁实在过轻了。”

柳贺一颗心沉了下去。

按张居正的意思,他当帝王师的计划是彻底破产了。

尽管柳贺已经有了心理预期,听到这个消息难免也会有些失望,他垂首道:“弟子听恩师的。”

张居正听了反倒笑出声:“在此事上你倒是愿听我这个老师的,在考成法上你却意见无数,为何不干脆也听我的?”

“算了,我并非与你争论考成法的得失。”张居正道,“我虽不愿你立即晋日讲,但天子爱听你讲课,且你于讲官一任也算尽职尽责,纵是天下人说我偏心门生,这我也认了。”

“只是整饬吏治,富国强兵之事,你不许在天子面前多言。”

柳贺道:“恩师,我并无反对之意。”

张居正抚须道:“若非知晓你无反对之意,我岂会留你在京中?”

隆庆辛未这一科的门生中,张居正的确最偏心柳贺。

柳贺在翰林院也有近两年,轮值过诰敕房,却与刘中书产生矛盾,闹得沸沸扬扬,而之后晋日讲,也有言官参他年岁太轻,恐怕无法承担起帝王师一职。

除了这两桩外,柳贺在翰林院中其实是很低调的,于文学上无太多建树,在官场上也并不锋芒过露,不如同年的黄洪宪等人有名气。

外人只看到张居正拦住柳贺任东宫讲官,又将他从诰敕房打回了翰林院,但张居正却柳贺却并无恶意。

一在柳贺为人胸怀宽广。

晋日讲之事可谓翰林的毕生梦想,为了一个日讲名额,众位翰林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。

就像许国晋日讲官之事只在邸报上留下寥寥几行字,但为了任职日讲的机会,许国可谓殚精竭虑,和吕调阳、陶大临等打好机会。

而据张居正观察,柳贺在此事上几乎毫无动向。

即便自己不同意柳贺晋升日讲官,他也未曾听到柳贺有任何抱怨的声音,究竟是假装大度还是真大度,张居正还是能够看出来的。

二是柳贺敢直言。

就讲考成法之事,张居正提携吕调阳入阁后,吕调阳可谓唯唯诺诺,对他吩咐的任何事都只是赞同。

吕调阳眼下已是阁臣,在大明文官体系中已经到了巅峰,张居正是需要帮手,却不需要一个事事附和自己之人。

再观柳贺,撇开弟子与门生这一层关系,细想起来,只是柳贺为人极真诚罢了。

“弟子仍是原本的看法。”柳贺躬身朝张居正一拜,“考成法是好法,恩师所想的富国强兵之策也同样利国利民,只是恩师也需为身后考虑。”

张居正叹道:“眼下我权柄在握,世人都说我与前代摄政无异,也唯有你敢对我说这身后之事。”

“你莫要多言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